_黃埔軍校同學會2012">

日韩欧无码免费毛片,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图片,真人无码免费做全程视频,国产二级片兔费电视

設為首頁  |  加入收藏
當前位置:黃埔軍校同學會  >  2017年第四期  > 正文

“做官不如行醫(yī)”
 ——對黃埔軍校第1期軍醫(yī)部主任李其芳委任狀的歷史解讀

日期:2017-07-01 15:53 來源:《黃埔》雜志 作者:李嵐

字號:  [小]  [中]  [大]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

李其芳任命狀。
    黃埔軍校第1期軍醫(yī)部主任李其芳委任狀套件是迄今為止發(fā)現的保存最為完整的黃埔軍校第1期教官委任狀,為展示黃埔軍校早期的情況提供了珍貴的物證。本文擬從這封委任狀出發(fā),還原李其芳與孫中山、蔣介石等國民黨領袖交往的珍貴歷史片段。
  2010年,經廣東黃埔軍校同學會何季元會長熱心牽線,美籍華人、著名美國醫(yī)學專家李若梅女士將其珍藏50多年的40余件父親李其芳先生物品捐贈給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。據李若梅女士講述,其父李其芳于1953年病逝于東馬來西亞的亞庇,這批物品由她母親帶到美國,1960交給她保存至今。該批文物的時間跨度從民國建立之初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,包括紀念章、委任狀、信函、聘書、證書等多種類型,其中最為珍貴的,是孫中山先生委任李其芳為黃埔軍校第1期軍醫(yī)部主任的薦任狀套件。
  薦任狀套件包括薦任狀封套、信封、薦任狀一套三件。薦任狀為長方形,尺寸縱42.6厘米,橫50厘米,銅版紙,四周邊框印有褐色裝飾花紋。方框內的左下角,有一手寫豎行小字“薦字第貳陸零號”,為公文文號。方框內的右下角,對稱有一紅色名章,“監(jiān)印李祿超”。正文如下:
  任命狀
  任命李其芳為陸軍軍官學校軍醫(yī)部主任此狀
  中華民國十三年八月一日
  薦任狀上蓋有紅色“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印”的方形印鑒。
  裝薦任狀信封為大本營秘書處格式信封,紙質為夾宣,封套邊緣有少少裂痕,右上角處有些微破損,露出里面的褐色牛皮襯紙。信封正反面印有藍色方框,正面內容如下:
  內薦任狀壹件送
  陸軍軍官學校軍醫(yī)部主任李其芳臺啟
  大本營秘書處
  背面的藍色大方框內,有發(fā)文的時間,中華民國十三年八月一日,具體的年月日也是手寫填入,并蓋有紅色“大本營秘書處之印”的方形印鑒。信封外的封套為杏色宣紙托絹制成,正面寫著“薦任狀”三個大字。
  這是迄今為止發(fā)現的保存最為完整的黃埔軍校第1期教官委任狀。黃埔軍校第1期教官的委任狀極為罕見,目前已知的另外一件是1924年6月何應欽被任命為陸軍軍官學??偨坦俚奈螤?,保存在臺灣國軍歷史文物館。然而,何應欽的委任狀只有文書,沒有信封和封套。李其芳于1924年8月擔任黃埔軍校軍醫(yī)部主任,此時據軍校成立僅僅兩個月。這一文物為展示黃埔軍校早期的情況提供了珍貴的物證。
  做官與行醫(yī)——李其芳與孫中山的淵源考
  孫中山與李其芳的家族頗有淵源。1886年,李其芳的父親李廷琛任廣州巴陵會神道大學教授時,與就讀于博濟醫(yī)學院的孫中山相識,二人“每相過從扺掌談改革事”,李廷琛對孫中山的救國雄心和革命志向極為嘆服,“早知孫公之能擔負救國大業(yè)也”(陳任扶撰:《李公廷琛傳略》)。
  從李其芳早年的人生經歷來看,他與孫中山頗有相似之處,兩人都同樣面對著行醫(yī)和革命的選擇。中國古語有云“上醫(yī)醫(yī)國,其次疾人”,“不為良相,便為良醫(yī)”。這是中國古代文人的一種理想。孫中山先生最初選擇學習西醫(yī),其初衷亦是為了救人。1886年,孫中山進入廣州博濟醫(yī)學院學醫(yī),次年轉入香港西醫(yī)書院學習,隨后在澳門和廣東開設診所。然而,正是在這一過程中,孫中山先生意識到“醫(yī)術救人所濟有限”,轉而走上醫(yī)國之路,決心“改革中國之惡政治”、“鋤去此惡劣政府”,對中國歷史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。對照李其芳的經歷,他于1910年考入上海同濟德文醫(yī)學堂就讀。其時正值宣統(tǒng)末年,李其芳因憤于清朝末年政治腐敗、民不聊生,與同學邵驥、郁廷襄等加入敢死團,籌備起義。未及起事,武昌起義爆發(fā)。中國紅十字會組隊前往武漢進行救護。李其芳作為紅十字會的官費生,當即加入救護隊一同前往。在武漢期間,李其芳結識了武昌起義領袖、湖北軍政府總監(jiān)察劉仲文,并受其委托,義務擔任漢口招降員,利用救護隊隊員能自由出入革命軍和清軍陣營的便利條件,設法招攬清軍中傾向革命的軍官投奔革命陣營。在李其芳的策動和協(xié)助下,林光斗、李鑒藻、張胥文、王釗等清軍軍官相繼轉投到革命軍的陣營中來。短短數月間,李其芳招降清朝軍官52人,電信大隊軍官9人,醫(yī)官5人,士兵多人,為打擊清朝軍隊的士氣,增添革命的有生力量立下了卓著的功勛。此后,劉仲文將投效過來的醫(yī)官編組成軍醫(yī)處,委派李其芳為軍醫(yī)處處長,跟隨北伐軍出師征戰(zhàn)。北伐軍進發(fā)至襄陽后,因南北議和,就地駐節(jié),李其芳遂遵照父命,返回上海繼續(xù)完成學業(yè)。
  在上海讀書期間,李其芳仍然與革命舊友保持聯系。二次革命時,李其芳雖然沒有親身參與,仍積極支持革命活動,經常幫助革命黨人轉達消息和代為收藏炸彈等武器。護法運動期間,李其芳應老友李烈鈞之召南下參加護法運動,任滇粵桂聯軍總部醫(yī)官。護法運動失敗后,李其芳在廣東省長楊永泰的幫助下,獲得官費留學資格,前往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外科醫(yī)學博士,中途改讀內科,獲博士學位(見李其芳自述手稿,原件藏于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)。
  在李其芳的前半段人生中,醫(yī)學與革命是貫穿其中的二重奏。他懷著推翻滿清、創(chuàng)建共和的理想投身革命,從自己的醫(yī)學長才出發(fā),為革命做出貢獻。這段經歷無疑也會使孫中山產生惺惺相惜之感,對李其芳極為關照。1917年,李其芳從同濟醫(yī)工學堂畢業(yè)后,在上海大慶里開設診所。其間,李其芳經朱執(zhí)信引見,首次拜謁了孫中山。1923年底,李其芳從德國學成歸國。1924年初返回廣州,在長堤潮音街開設了一間私人診所。4月,李其芳自投名片拜見了孫中山。孫中山見故人來訪,非常高興,特別交代副官馬湘說,他要和李其芳長談,無論什么人來都不接見。整整一個下午,李其芳與孫中山相談甚歡。孫中山為李其芳的精湛醫(yī)術所折服,尤其是了解到德國剛發(fā)明了一種治療關節(jié)風濕的新藥,效果極好時,當即手書推薦信一封,并喚大元帥府財政委員黃昌谷取來500元港幣作為旅費,命李其芳第二天就啟程赴上海,為國民黨元老張靜江治病。
  張靜江是民國富豪,也是孫中山革命事業(yè)的堅定支持者,長期捐助孫中山革命經費,被孫中山稱為“革命圣人”。然而他自小身體瘦弱,18歲時便因患骨痛癥而跛足,行走不便。1924年時張靜江病情已很嚴重,全身癱瘓無法動彈,飲食不能張大嘴巴,無法轉頭看側面的物體。經看診,李其芳認為張的下半身關節(jié)已經變形扭曲,無法恢復,上半身的關節(jié)有希望通過治療恢復原狀,于是跟隨張靜江到湖州南潯鎮(zhèn)居住治療。李其芳采用德國新藥牛奶精進行注射,第一針下去就收到了奇效,張靜江的上半身關節(jié)松開,可以自由活動,但是下半身卻毫無反應。李其芳又繼續(xù)注射了幾次,病情沒有再取得進展。遂向張靜江辭行,返回廣州。張靜江非常感激,給孫中山寫了一封謝函,極力贊揚李其芳的醫(yī)術,又為李其芳寫了一封給蔣介石的推薦信。
  7月中旬,李其芳返回廣州,向孫中山詳細匯報了為張靜江治病的情況。孫中山當即聘請李其芳為大元帥大本營醫(yī)官,負責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看病問診等事務。他語重心長地對李其芳說:“做官不如行醫(yī)。你有專業(yè)的學識,醫(yī)術精湛,我會為你介紹很多病人。我聘請你做醫(yī)官也是這個意思。你要專心行醫(yī)救人,不要多心參與其他的事情。”李其芳個性單純爽直,不擅長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,孫中山勸其專心行醫(yī),也是出于對晚輩的一片關心愛護之情,為李其芳在醫(yī)學和革命之間做了選擇。李其芳終生都記得孫中山的話,從此極少涉足政治,一心鉆研醫(yī)術,終成民國的一代名醫(yī)。
  在擔任大元帥府醫(yī)官期間,李其芳盡心盡責,孫中山的頭疼病、足底的血管瘤和宋慶齡手掌的皮膚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。孫中山對李其芳也極為信任,與醫(yī)學有關的事情都交托給李其芳辦理。1924年7月,孫中山下令要李其芳會同大元帥府總參議、參軍長、衛(wèi)士隊長、庶務科長等人審理李根生死因一案,這實際上是讓其承擔了法醫(yī)的職責。
  1924年11月,孫中山應馮玉祥之邀帶病北上商談國是。李其芳關心孫中山的身體,原擬隨其前往北京,但被孫中山勸止。旅途中,因不堪奔波辛勞,孫中山的肝病幾次發(fā)作。到達北京后,孫中山的病情進一步惡化,經多位西醫(yī)診治,試驗了多種治肝藥和手術治療都不見效。1925年2月18日,因西醫(yī)治療效果甚微,孫中山由協(xié)和醫(yī)院轉到鐵獅子胡同寓所,改用中醫(yī)治療,還是不見起色。在廣州的李其芳極為關注孫中山的病情,先后提出以雷打治療、瘤貿血清注射等四種療法。1925年3月7日,宋慶齡致電胡漢民,囑其請李其芳即刻北上為孫中山治病。然而李其芳乘輪船剛抵達上海,就傳來了孫中山逝世的噩耗。李其芳聞訊極為悲痛,就近到孫中山上海的寓所吊唁,后又繼續(xù)北上,赴中央公園社稷壇大殿內的孫中山靈堂吊唁,并送上挽聯一副:“埋名隱姓勖予早作韓康記侍疾去年進藥也曾勞下問;起死回生舉世竟無扁鵲痛遲來幾日撫棺空自睹遺容”(劉作忠編《挽孫中山聯選》蘭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)。在這副挽聯中,李其芳深情回憶了與孫中山相處時的情景,表達了對孫中山的無限追思及最后關頭未能為孫中山醫(yī)病的遺憾。
  孫中山逝世后,李其芳不論執(zhí)教、從政,始終從事與醫(yī)學有關的工作。李其芳曾專門刻了一枚“做官不如行醫(yī)是孫中山先生諫我語”的印章,以示不忘孫中山先生的教誨。隨侍孫中山的經歷雖然只有短短一年多,卻是李其芳一生中最為珍貴難忘的回憶。
  軍醫(yī)部主任撤換風波考
  李其芳與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相識,始于他為張靜江治病返粵后。1924年7月初,李其芳的老友、大元帥府參謀總長李烈鈞在大元帥府設宴為李其芳接風洗塵,林森、譚延闿、廖仲愷、楊滄白、蔣介石等國民黨元老和政要都有出席。不久,蔣介石因患感冒,特意打電話請李其芳到黃埔軍校為其診治,并派電船翼飛號來接。在這次見面中,李其芳將張靜江的推薦信交給了蔣介石。蔣介石當即力邀李其芳擔任黃埔軍校軍醫(yī)部的主任,不惜將原來的軍醫(yī)部主任宋榮昌降為軍醫(yī)部副主任,不久又派宋為長洲要塞司令部主任軍醫(yī)。
  蔣介石對李其芳如此器重,固然是出于對盟兄張靜江的信賴,但更主要的,則是蔣以管理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為手段進而收塑造人格之效的軍校管理理念,以及由此而引發(fā)的對宋榮昌所主持的軍醫(yī)部工作極度不滿所致。蔣受早年日本軍校留學經歷影響,非常重視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清潔和學生疾病等問題?!妒Y介石年譜初稿》中記載,1909年冬,蔣入日本高田野炮兵第13聯隊任士官候補生時,就特別指出“而日本軍營階級之嚴,待下之虐,與營內之整潔,皆于此親見之”。有研究者認為,“蔣認為一個人衛(wèi)生與否,將影響個人行為中的自覺與獨立精神之展現”,“從長官之教導、個人自覺之產生,到塑造一個衛(wèi)生、負責、獨立的人格與身體,是蔣的一種階段式軍隊化教育理念”(皮國立《抗戰(zhàn)前蔣介石的日常醫(yī)療經驗與衛(wèi)生觀》,呂芳上主編《蔣介石的日常生活》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4年1月版)。從這個理念出發(fā),蔣希望軍醫(yī)幫助其達成衛(wèi)生和身體管理、疾病防控以及戰(zhàn)時救護等功效。例如軍校下級干部在1924年4月26日入校后,蔣介石仍然請校醫(yī)逐個詳加檢查,其中“身體過弱的一二人,據醫(yī)官說恐怕不能十分耐勞,所以校中不能容納,這幾位最好在校外為黨服務”。5月16日,黃埔軍校舉行清潔檢查,蔣介石在點評檢查結果時特別提到:“在學校里面的食物,統(tǒng)統(tǒng)要經軍醫(yī)檢查過,而且是要醫(yī)生負責,方敢給你們學生飲食?!?月24日,蔣介石因初入校很多學生生病,專門就衛(wèi)生問題對1期生訓話,指出“現在校中軍醫(yī)、軍需與管理三部,對于這事非常注意,各官長也不分日夜,研究學生避疫的方法,到現在,各官長已經是筋疲力盡了,根本上辦法,還要你們自己來注意,來研究”,要求學生注意衛(wèi)生,預防疾病。從《蔣介石年譜初稿》所記載的1924年間蔣的日常言行和活動可以看出,在軍校入學后的幾個月內,蔣反復通過訓話、視察、檢查等方式貫徹紀律、衛(wèi)生、整齊清潔、鍛煉身體、吃苦耐勞等項目。蔣介石曾經說:“軍隊組織的要素有三種,第一是統(tǒng)御,第二是經理,第三就是衛(wèi)生了……至于衛(wèi)生,不單醫(yī)病吃藥而已,凡是關于飲食起居、動作、氣候、清潔等類,統(tǒng)統(tǒng)包括在內。由此看來,衛(wèi)生是占軍隊組織要素中最緊要的一部分,如果不講究衛(wèi)生,就不能成為軍隊了?!保ㄖ袊诙v史檔案館編《蔣介石年譜初稿》,中國檔案出版社1992年12月版)這段話可視為蔣介石對衛(wèi)生的代表性觀點。
  然而,評估軍校第一任軍醫(yī)部主任宋榮昌的教育背景及個人經歷,恐很難跟得上蔣的步伐。宋榮昌,字耀初,云南大理人。幼年時因家貧輟學,曾在中醫(yī)藥鋪當了三年學徒。辛亥革命后考入天津軍醫(yī)學校醫(yī)科,畢業(yè)后曾在云南講武堂任軍醫(yī),與王柏齡共事。經王柏齡推薦,來到廣州拜見孫中山。當時恰逢黃埔軍校籌辦,宋榮昌被任命為一等軍醫(yī)正,參與黃埔軍?;I辦事宜。1924年2月6日,黃埔軍?;I備處在廣州南堤二號成立,宋榮昌任黃埔軍?;I備委員會委員及軍醫(yī)部臨時主任。1924年3月被任命為黃埔軍校入學試驗委員會委員,參與黃埔軍校復試工作。5月12日被正式任命為黃埔軍校軍醫(yī)部主任??梢钥闯觯蔚慕逃凸ぷ鞫荚趪鴥?,然而其時中國軍醫(yī)組織尚是剛剛誕生10余年的新生事物。1912年南京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,始在國務院下首次設立陸軍部軍醫(yī)司和海軍部軍醫(yī)司,客觀上存在著許多不完善之處。宋的知識結構、眼界見識自難令親身體驗過日本軍營先進衛(wèi)生管理水平的蔣介石滿意。相較之下,具有留洋背景且有實地參與戰(zhàn)場救護經歷的李其芳無疑被蔣視為推行其醫(yī)療衛(wèi)生理念的更佳人選。李其芳在接受黃埔軍校軍醫(yī)部主任之職時,與其任命狀同日簽署下達的,還有孫中山令其組建黃埔軍校救護隊的手令(孫中山1924年8月2日的手令:“著李醫(yī)官其芳往駐黃埔軍官學校,訓練救護隊。此令。孫文。中華民國十三年八月二日?!币姟吨猩侥珜殹?,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),可見孫中山、蔣介石對其倚望之重。
  然而,李其芳身兼數職,異常繁忙,對于軍醫(yī)部的工作亦是有心無力。據李其芳在自傳手稿中回憶,他身兼大元帥府醫(yī)官、黃埔軍校軍醫(yī)部主任、粵軍后方醫(yī)院院長三職,每天在黃埔、河南間來回奔波,晚上9點以后才停下工作,經常因工作過晚而留宿黃埔軍校。軍校的學習和生活實行軍事化管理,非常緊張和忙碌,李其芳對此極不習慣。與此同時,撤換風波所導致的后遺癥還在持續(xù)。宋榮昌遭蔣介石以強力手段先降職后調任,對接替他的李其芳心懷忿恨,投稿到《現象報》攻擊李其芳?!冬F象報》的職員陳漢英與李其芳交情很好,他把稿子拿給李看,并保證絕不在報上登載。然而沒過多久,軍校內部亦出現反對的聲音,有人在校內發(fā)傳單攻擊軍醫(yī)部人員。李其芳個性單純爽直,面對復雜的人事傾軋束手無策,極為苦惱。他以事務繁忙為由提出辭呈,雖經蔣介石多次挽留,仍堅決辭職而去。
  關于李其芳辭職的具體時間,目前雖未見到直接史料,然而據《蔣介石年譜初稿》所載,1924年10月22日,蔣介石呈請任命王若儼為軍校軍醫(yī)處代理主任。可見,李其芳在黃埔軍校軍醫(yī)部任職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個多月,如此短的時間,自然難以對軍醫(yī)部工作有大的作為。此外,黃埔軍校第1期生于1924年10月畢業(yè),然而翻閱黃埔軍校第1期同學錄,里面竟然沒有軍醫(yī)部部門及任職官佐的名字,這顯然與現實情況存在著不相符合之處。這種情況的出現,是否因為從李其芳卸任到王若儼就職之間存在著一段真空期呢?遺憾的是反映黃埔軍校初期軍醫(yī)部情況的史料太少,無法對這一狀況做進一步的深入考證。
  軍醫(yī)部作為軍校建校時設立的六部之一,與軍需部、管理部并稱為“后三部”,可見其在軍校組織架構中的重要作用。但黃埔軍校1期的軍醫(yī)部,部門設置和承擔的功能還是比較簡單的。此后在蔣介石的重視之下,及軍校規(guī)模擴大和戰(zhàn)事的需要,才逐步擴大為分設醫(yī)務、衛(wèi)生兩科,包括陸軍醫(yī)院、療養(yǎng)所、衛(wèi)生隊、醫(yī)務所、腳氣病院、診察室的龐大機構。
  (作者為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)

相關新聞

天下黃埔二維碼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
<tr id="0uu8u"></tr>
  • <tr id="0uu8u"></tr>
  • <sup id="0uu8u"></sup>
  • <tfoot id="0uu8u"><noscript id="0uu8u"></noscript></tfoot>
  • <tr id="0uu8u"><small id="0uu8u"></small></tr>
    <tfoot id="0uu8u"><noscript id="0uu8u"></noscript></tfoot>
      <nav id="0uu8u"><sup id="0uu8u"></sup></nav>
      <tr id="0uu8u"></tr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