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劍英元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、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之一。他早年投效的援閩粵軍,是孫中山先生掌握的第一支軍事力量,也是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革命政權(quán)所仰仗的重要武力。他的軍事生涯源自粵軍,在粵軍中歷經(jīng)艱險成為將校,黃埔軍校創(chuàng)建初期,他參與籌備并發(fā)揮過重要影響與作用,在大革命危難關(guān)頭,以國民黨中央軍“黃埔嫡系將領(lǐng)”地位,毅然脫離舊軍隊,從一個正直的民主主義者轉(zhuǎn)變?yōu)閺氐椎墓伯a(chǎn)主義者,經(jīng)歷了漫長曲折充滿艱險的革命斗爭的磨煉與考驗,表現(xiàn)了非凡的革命膽略,建立了豐功偉績。今年是葉劍英元帥誕辰120周年,筆者擬以海峽兩岸史料,對過去述之未詳之史料鋪陳與深究,記述葉劍英與黃埔軍校,以及與粵軍淵源及內(nèi)在聯(lián)系,探索與試論葉劍英在1927年12月以前,從一名追隨孫中山革命的粵軍將領(lǐng),轉(zhuǎn)變?yōu)槿嗣褴婈牳呒壷笓]員和堅定無產(chǎn)階級革命戰(zhàn)士的成長脈絡(luò)與軌跡。
投效援閩粵軍,初顯軍事才華
粵軍,是近現(xiàn)代中國及廣東政治、軍事、社會發(fā)展中,均起過重要歷史作用和影響的地方軍事集團?;涇娮鳛閺V東地方軍系,最早發(fā)源于辛亥革命后之廣東北伐軍,粵軍只是在1925年8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,才成為歷史記憶與符號。援閩粵軍,則是孫中山掌握的第一支武裝力量,也是孫中山后來賴以支持護法斗爭、堅持北伐的主要依靠武力。援閩粵軍同時又是中國國民黨直接掌握的第一支軍隊,此時粵軍存在之意義,正如鄒魯在《中國國民黨史稿》所示:“粵軍是國民黨人傾盡黨之全力栽培起來的?!保ㄠu魯著,商務印書館1947年版《中國國民黨史略》第104頁記載。)這支以粵人為主的地方軍隊,在支持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(yè)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。從援閩粵軍到建國粵軍培育了早年的葉劍英,也成就了他作為軍事家、元帥之早年功勛。
葉劍英早在1905年入雁洋堡懷新學堂學習,就開始閱讀同盟會主辦的《民報》等,開始接觸孫中山的革命學說。(葉劍英研究叢書編委會編輯,廣東旅游出版社1999年4月《葉劍英年譜》第2頁記載。)1908年11歲時,葉劍英在離家十多里的丙村三堡學堂(高級小學堂)讀書,1912年,考入梅縣縣城務本中學就讀。后考入梅縣東山中學讀書,被推選為學生自治會會長。畢業(yè)后任教于橫山新群小學。1917年,與曾舉直、曾憲發(fā)等考入兩廣海軍學校,讀了一段時間,適逢云南陸軍講武堂招生,1918年12月,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學校第12期炮兵科學習,據(jù)他自填入學信息顯示:別號蒼柏,入學年齡23歲,籍貫廣東梅縣,通訊處為南洋英屬大吡叻怡保明德學校。(云南省檔案館、昆明市檔案館、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編,云南出版集團/云南美術(shù)出版社2015年12月《云南陸軍講武堂同學錄》上卷第65頁記載。)本期教育長為戢翼翹,炮兵科科長龔師曾,炮兵科主任教官兼軍事學教官王柏齡,三人均畢業(yè)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。該期炮兵科學員計有25人,同期著名學員有:徐成章(廣東瓊山人,中共黨員,曾任鐵甲車隊隊長)、黃國樑(廣東增城人,后曾任第65軍軍長)、文朝籍(廣東文昌人,后曾任第36集團軍副總司令)、符昭騫(廣東文昌人,后曾任第5兵團副司令官,起義將領(lǐng))、曾粵珍(廣東蕉嶺人,后曾任新編第12師師長,第70軍參謀長)等。入學后接受了炮兵技術(shù)科目訓練,進修了共同科目軍事教程,主要包括戰(zhàn)術(shù)、兵器、槍劍術(shù)、筑城、地形、交通、操典、野外勤務、射擊教程、實彈射擊、馬術(shù)、軍制和戰(zhàn)時國際法課程。在校期間,葉劍英交游甚廣,曾與佴?(云南建水人,第11期炮兵科學員,后曾任葉劍英的教導團參謀長)比較要好。在一次同學假日聚會,他還聞訊救起落水兒童,事后才知道是同期步兵科同學普小堂(云南建水人,原名懷信,別字筱堂)的侄子。(《當代中國人物傳記》叢書編輯委員會《葉劍英傳》編寫組,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3月《葉劍英傳》第26頁記載。)1919年12月22日于云南講武堂畢業(yè)之際,葉劍英特意在設(shè)立于昆明城內(nèi)的艷芳照相館拍攝軍戎照片,贈送唐繼堯存念,從照片看:年輕的葉劍英一身戎裝,還打著綁腿,右邊繁體字楷書豎寫“唐繼堯師長惠存”,左邊豎寫署名“云南講武堂第十二期第九名學員葉劍英”。(2016年8月,楊安寧等捐贈照片給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陳列。)1920年1月30日,他被云南督軍公署授予陸軍炮兵少尉軍銜。鑒于他的畢業(yè)成績優(yōu)異,又來自南洋,校方計劃派遣他返回南洋充當宣撫特使,(原載葉劍英1982年2月5日談話記錄,現(xiàn)載《當代中國人物傳記》叢書編輯委員會《葉劍英傳》編寫組,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3月《葉劍英傳》第28頁。)同時招募新學員,葉劍英不愿從命,隨后兼程返回廣東。
回到梅縣后,他通過丙村培基學校一位教員的舊友——時任潮梅鎮(zhèn)守使劉志陸的副官介紹,赴汕頭見到了劉志陸,劉擺出前輩軍人架子,言稱莫(榮新)督軍在擴軍,有意延攬人才等。此時葉劍英想投效粵軍,而非桂系駐粵軍隊。葉劍英通過關(guān)系,了解到援閩粵軍的孫中山先生創(chuàng)建的廣東軍隊,便離開汕頭赴福建漳州,經(jīng)過時任粵軍兵站總監(jiān)張醁村介紹,安排在粵軍總司令部任見習參謀,開啟了粵軍的軍旅生涯。過了不久,葉劍英為發(fā)揮炮兵業(yè)務專長,要求到基層部隊,于是被派往援閩粵軍第1軍熊略支隊,任炮術(shù)訓練教官,并于1920年春加入中國國民黨。1920年8月,隨粵軍返回廣東,由于探知劉志陸部的一個炮兵連長賴順成是他在云南講武堂第12期炮兵科同學,于是被派赴汕頭策動起義,成功將劉部兩炮兵連轉(zhuǎn)投粵軍,遂任粵軍總司令部炮兵連連長。粵軍占領(lǐng)汕頭后,被派赴香港、江門,參與策動桂系護國軍第2師師長陳得平,陳師倒向粵軍后,隨軍順勢進軍粵東,抵近番禺、廣州。1920年10月29日,粵軍擊潰舊桂系莫榮新部,重新收復廣州。
葉劍英于1921年春入粵軍工兵營任職。1921年4月,應副官長吳鐵城邀請,入廣州大總統(tǒng)府副官處工作。1921年夏,任粵軍第1師軍士教導營教官。1921年10月15日,孫中山出巡廣西,經(jīng)吳鐵城、陳策舉薦,以大總統(tǒng)隨員身份,隨孫中山等抵達桂林,葉劍英被分配在大本營幕僚處供職,該處根據(jù)《大本營條令》,負責作戰(zhàn)、軍令、參謀等業(yè)務。此時在桂林聚集的各路軍隊有4萬余人,孫中山考慮為北伐作軍事動員,決定舉辦軍官教導團,分批輪訓初中級軍官,葉劍英被任命為軍官教導團教官,參與軍事科目訓練。1921年12月中旬,孫中山在桂林王城大禮堂作題為《軍人精神教育》的三次演講,葉劍英每次都到場聆聽,親身感受孫中山作為領(lǐng)袖偉人的魅力。大本營為保障撫河兵船航行安全,責令陳策(時兼任撫河航務管理局局長)組織軍隊護航,此時葉劍英被任命為護航第2營營長,同時還兼顧軍官教導團講授課程。1922年3月21日,粵軍參謀長鄧鏗在廣州遇刺身亡,孫中山遂變更北伐計劃,督師返回廣州。
1922年4月上旬,孫中山在江防艦隊護衛(wèi)下,率大本營由桂林抵梧州,葉劍英率營沿途護航,途中孫中山接見隨行人員時,當知道葉劍英曾為北伐大業(yè)上書給他時,高興地握著他的手連連說道:“年輕有為,年輕有為?!边€問葉劍英是不是國民黨黨員,葉劍英回答道:“是!”1922年4月12日,孫中山頒令任命陳策為大本營海軍陸戰(zhàn)隊司令,葉劍英亦被任為海軍陸戰(zhàn)隊營長。5月上旬,孫中山?jīng)Q定改道江西繼續(xù)北伐,設(shè)置大本營于韶關(guān)督師。6月1日,孫中山由韶關(guān)南下廣州,坐鎮(zhèn)觀音山總統(tǒng)府。1922年6月16日,陳炯明部粵軍將領(lǐng)葉舉、洪兆麟發(fā)動兵變,孫中山等脫險后抵達長堤天字碼頭,葉劍英隨陳策在碼頭上迎接孫中山,接著駕駛快艇護衛(wèi)孫中山等登上停泊江中的“寶璧”艦,后改乘武器裝備較好的“永豐”艦(后改為中山艦)移駐黃埔,決定親率海軍各艦討伐叛逆。6月17日,葉劍英乘“寶璧”艦緊隨孫中山所乘的“永豐”艦,由黃埔港出發(fā)向廣州白潭鵝挺進。1922年7月1日凌晨,孫中山率艦隊再次進抵白鵝潭,由海心崗直駛?cè)浇?,葉劍英率部乘坐“寶璧”艦尾隨跟進,與艦長李芳指揮“寶璧”向岸上叛軍據(jù)點進行炮擊,“寶璧”艦也中炮彈甲板起火,葉劍英與艦長李芳堅守艦位指揮若定,繼續(xù)擔負艱險的護衛(wèi)任務。(《當代中國人物傳記》叢書編輯委員會《葉劍英傳》編寫組,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3月《葉劍英傳》第35頁記載。)為了孫中山等艦上人員安全,他率部在艦上堅持巡邏護衛(wèi)55天,直至孫中山于1922年8月9日離開為止。嗣后,因在廣州海軍艦隊官兵被陳炯明部叛軍繳械,葉劍英遂往香港暫避,為討伐叛逆,他在香港與云南講武堂同學張國森(即張猛)、曾其清、曾俊偉、蔡公武等發(fā)起募捐援助北伐,起草發(fā)表討伐檄文。
1922年10月12日,援閩粵軍按照孫中山指令,改編命名為粵軍東路討賊軍,此時聞信抵達福州的葉劍英,被任為粵軍東路討賊軍總司令(許崇智)部參謀。時任粵軍第8旅旅長的張民達(與葉是廣東梅縣同鄉(xiāng)),聞知葉劍英是難得的軍事人才,即向許崇智提出葉到他部。1922年10月19日,葉劍英應邀抵達張部,即被張民達任命為粵軍東路討賊軍第8旅司令部參謀長,開始擔負更為重要的參謀指揮職責。1923年2月初,與張民達率部進軍廣東大埔,在言嶺關(guān)挫敗陳炯明部粵軍。1923年4月,率部在梅縣收編粵軍黃任寰旅。1923年9月9日,與張民達率粵軍第8旅,會同粵軍王懋功旅,并聯(lián)合滇軍范石生部、蔣光亮部,猛攻平山,擊潰陳炯明部粵軍鐘景棠、陳炯光、黃鳳綸師等部,繳獲槍支數(shù)百桿、大炮數(shù)門,(東莞市政協(xié)編纂,鐘啟河編著《東莞歷史文化專輯》,廣東省出版集團/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《孫大元帥東征暨國民革命軍東征紀事》第27頁記載。)因打贏這場硬仗,成為名震一時的戰(zhàn)將。隨后,他與張民達率部進軍博羅,于8月下旬攻取重鎮(zhèn)河源,在攻打惠州、石龍時,遭遇陳炯明部粵軍頑強抵抗,東路討賊軍遂暫時退守廣州。1923年12月,葉劍英回到廣州,因戰(zhàn)事頻繁積勞成疾,入富強醫(yī)院治療休養(yǎng)。
以粵軍第2師代表,參與籌備黃埔軍校
1924年2月6日,黃埔軍?;I備處正式成立,王柏齡、鄧演達推薦葉劍英參加軍?;I備工作,經(jīng)籌備委員長廖仲愷舉薦,葉劍英以粵軍第2師代表身份,參與籌備黃埔軍校,籌備處設(shè)于廣州南堤2號,王柏齡時任教授部臨時主任,熟人相見,葉劍英即被分配任王柏齡的助手,參與籌備初期各項事宜。依據(jù)目前公開的各種史料與參與時間確認,葉劍英是最早參與黃埔籌備的首批軍事人員之一,此時他還沒加入中共。據(jù)張申府回憶自述,他也是這年2月抵達廣州參與籌備,(中國人民政治協(xié)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,文史資料出版社1984年5月《紀念黃埔軍校創(chuàng)建六十周年——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》第97-98頁記載。)被學者認為是入黃埔軍校中共第一人。周恩來到軍校時間是1924年9月下旬作為政治教官講授《政治經(jīng)濟學》課程。(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,人民出版社/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3月《周恩來年譜》第68頁記載。)包惠僧于1925年2月到黃埔軍校,(包惠僧著,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《包惠僧回憶錄》第157頁記載。)聶榮臻是1925年9月中旬到黃埔軍校。(聶榮臻著,戰(zhàn)士出版社1983年12月《聶榮臻回憶錄》上冊第44頁記載。)第1期生中的中共黨員是在1924年5月上旬陸續(xù)抵達黃埔軍校。綜上所述,可確認葉劍英是我黨我軍參與黃埔軍校籌建創(chuàng)辦第一人?;I備之初,葉劍英先后參與籌備辦公會議30多次,參與制定教學計劃、聘請教官、編寫教材、招考學生等。1924年5月3日,任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教授部(主任王柏齡)少校副主任,兼任教官。(李玉貞著,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叢刊(32)》,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《孫中山與共產(chǎn)國際》第394頁記載。)聶榮臻在回憶文章中寫道:“他原是主管軍事教育的教授部副主任,在黃埔是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。”(中國人民政治協(xié)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,文史資料出版社1984年5月《紀念黃埔軍校創(chuàng)建六十周年——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?!返?05頁聶榮臻文記載。)
此時的葉劍英,由于張民達的堅持,仍兼任他的參謀長。1924年3月10日,孫中山召見東路討賊軍第8旅及其他各部軍官時發(fā)表演說,表揚張民達、葉劍英所率第8旅軍官都是革命黨,第8旅是“真正革命軍”。1924年3月中旬,東路討賊軍統(tǒng)一改編為建國粵軍,葉劍英續(xù)任擴編后的建國粵軍第2師(師長張民達)司令部參謀長。1924年5月,黃埔軍校的各項籌備工作就緒,各個管理部門也逐步配齊,教授部是編制教材的部門,葉劍英在云南講武堂學習時,即受到時任炮兵科主任教官王柏齡所器重,王柏齡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:“葉劍英是我在云南講武堂掌教時所器識的一人?!保ㄍ醢佚g著,臺灣新店市寶強路6號中華印刷廠1988年6月印行《黃埔開創(chuàng)之回憶》第50頁記載。)于是在軍校正式開學時,他舉薦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,在教授部編制表副主任一欄上,王柏齡親自寫上了葉劍英的名字。(王柏齡著,臺灣新店市寶強路6號中華印刷廠1988年6月印行《黃埔開創(chuàng)之回憶》第29頁記載。)教授部的主要職責是擬訂教育綱領(lǐng)、教學計劃,編制操典課程,編撰術(shù)科教材。孫中山?jīng)Q定軍校要盡快培養(yǎng)軍事人才,教授部奉命將兩三年的學制,擇其精要濃縮于6個月,集重點于戰(zhàn)略、戰(zhàn)術(shù)和戰(zhàn)斗的要領(lǐng)上,此時的葉劍英,在編制教材上成了王柏齡的得力助手。6個月軍校畢業(yè)是史無前例的,6個月內(nèi)教育訓練好一支以一當百、克敵致勝的真正革命軍!黃埔軍校為歷史所證明,真的踐行了孫中山的宏愿“造就500人的革命軍”,開啟了國民革命歷史新篇章。
統(tǒng)領(lǐng)粵軍部隊,東征北伐顯軍威
1924年7月30日,建國粵軍第2師師長張民達接到阻擊敵軍命令后,即向廖仲愷提出,請葉劍英回師參戰(zhàn),因前線軍情緊急,葉劍英隨即與張師長返回部隊。1924年8月,葉劍英復任建國粵軍第2師參謀長,并兼獨立營營長。接著率部在廣東連平擊潰陳炯明部粵軍李易標第7軍,戰(zhàn)后率部返回廣州城郊駐地,其間,葉劍英還多次赴黃埔軍校講授《兵器學》課程。1925年1月30日,東征聯(lián)軍總指揮部召開軍事會議,根據(jù)蘇聯(lián)顧問建議,決定編成東征軍戰(zhàn)斗序列,葉劍英任東征聯(lián)軍右路軍(總指揮張民達)第2師(師長張民達兼)司令部參謀長,(東莞市政協(xié)編纂,鐘啟河編著《東莞歷史文化專輯》,廣東省出版集團/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《孫大元帥東征暨國民革命軍東征紀事》第69頁記載。)協(xié)助師長張民達,統(tǒng)轄與指揮粵軍第3旅(旅長莫雄)、粵軍第4旅(旅長張民達自兼)、粵軍第7旅(旅長許濟),以及粵軍警衛(wèi)團(團長馮軼裴)和黃埔軍校校軍教導第1團、教導第2團等部。1925年2月4日,粵軍第2師在師長張民達、參謀長葉劍英的指揮下,由石廈攻打石龍,激戰(zhàn)兩小時后,陳炯明部粵軍向茶山、南社退卻,遂攻占石龍、橫瀝。1925年2月10日,粵軍第2師司令部參謀長葉劍英赴平湖,向蔣介石、周恩來及蘇聯(lián)軍事顧問加侖將軍等,匯報淡水敵情并商討作戰(zhàn)方案。(東莞市政協(xié)編纂,鐘啟河編著《東莞歷史文化專輯》,廣東省出版集團/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《孫大元帥東征暨國民革命軍東征紀事》第74頁記載。)2月11日,張民達、葉劍英率粵軍第2師3000余人在龍崗集結(jié),按指揮部預定目標,向鐵場圍推進。(劉秉粹著《沈云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(xù)編第八十四輯》,臺灣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10月印行《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實戰(zhàn)記》第80頁記載。)2月15日午后4時20分,粵軍第2師猛攻惠州城北門,粵軍第2師參謀長葉劍英來到北門,(劉秉粹著,《沈云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(xù)編第八十四輯》,臺灣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10月印行《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實戰(zhàn)記》第130頁記載。)謂左翼敵軍初甚猛,極力向我左后方包圍,現(xiàn)經(jīng)張師長親率兩營沖鋒,敵人已退卻20余里,左翼戰(zhàn)況似無慮……以校長(蔣介石)之命令告之,葉參謀長亦以為然遂去。東征軍攻擊淡水城,師長張民達、參謀長葉劍英,在槍林彈雨下激戰(zhàn)3小時,身先士卒指揮攻城,敵軍主力退卻。15日攻占淡水城,俘獲熊略部旅長、團長等軍官10余名。2月21日,聯(lián)軍總司令許崇智在白芒花召開軍事會議,蔣介石、周恩來、張民達、葉劍英、莫雄等,以及蘇聯(lián)顧問和部分團長以上軍官到會,研究下步進攻戰(zhàn)略。(戰(zhàn)士出版社1983年6月《星火燎原》,1983年第5期潘蒼石著《革命洪流中的葉劍英》記載。)2月24日,東征軍右路軍主力粵軍第2師,在師長張民達、參謀長葉劍英率領(lǐng)下,由豬兜嶺方向追擊陳炯明部粵軍洪兆麟部,于破崩崗地帶大舉擊潰洪兆麟部,順勢占領(lǐng)三多祝。2月27日晚10時,粵軍第2師與黃埔軍校校軍教導第1團占領(lǐng)海豐縣城。在現(xiàn)代軍史中,描述兩次東征之軍事學術(shù)記載,很少將粵軍放入恰如其分的視野之內(nèi)。無論是中國國民黨黨史、國民革命軍軍史,抑或是現(xiàn)代軍事史,都沒有將粵軍置于重要位置予以考察,致使歷史從學術(shù)研究的角度看,黃埔軍校黨軍在兩次東征之“主流地位”,不免有許多后來附加的成份。筆者以研究粵軍史與黃埔軍校史兩方面觀察分析,按照當年實戰(zhàn)考察,粵軍參戰(zhàn)各部有師、旅數(shù)支,作戰(zhàn)實力與經(jīng)驗皆在黃埔校軍之上,沒有粵軍各部隊的臨戰(zhàn)發(fā)揮,黃埔校軍在兩次東征難有顯著戰(zhàn)果。
1925年2月28日下午,蔣介石到達海豐縣城,在臨時設(shè)置的粵軍總司令部行營與許崇智、張民達等商議進軍計劃,葉劍英以參謀長參與謀劃,會議決定乘敵潰敗,分三路迅速攻取潮汕。1925年3月7日晚,張民達、葉劍英率粵軍第2師進駐汕頭市區(qū),分兵一部力圖襲取梅縣,被粵軍總司令許崇智頒令任命葉劍英為梅縣縣長。(原載1925年3月31日《申報》報道;現(xiàn)載《當代中國人物傳記》叢書編輯委員會《葉劍英傳》編寫組,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3月《葉劍英傳》第62頁。)3月23日,粵軍第2師與粵軍陳銘樞旅,擊潰林虎部之左路指揮林子云、李易標部,乘勢進占梅縣,繼而占領(lǐng)大埔縣城。正當葉劍英在勵精圖治梅縣政務之際,傳來師長張民達在潮州湘子橋舟覆罹難消息,急忙安頓政務軍務,火速趕往潮州處理后事。在汕頭各界追悼張民達大會籌備處頒布的《張上將民達事略》文告中,時年28歲的葉劍英與當時廣東軍政要員譚延闿、許崇智、伍朝樞、古應芬、孫科、鄧澤如、蔣介石、宋子文、李福林、李濟深等,皆列名為編述人。(廣東省政協(xié)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纂,1996年10月省政協(xié)辦公廳印行《張民達烈士紀念集》第72頁記載。)1925年4月25日,陳炯明部粵軍一部在香洲發(fā)動兵變,致使建國粵軍第2師獨立營27名軍官、士兵遇害,葉劍英為處理此事,急匆匆辭去縣長職務,交由蕭根性代理。根據(jù)建國粵軍總司令部行營委任狀第71號記載,1925年5月26日,葉劍英兼任建國粵軍第2師新編團團長,(葉劍英研究叢書編委會編輯,廣東旅游出版社1999年4月《葉劍英年譜》第5頁記載。)副團長廖鳴歐、練惕生,均為葉劍英之后期云南講武堂畢業(yè)生。1925年7月,他兼任兩廣鹽務緝私處代辦,為逝去的師長張民達管理兩廣鹽場后事,所獲鹽稅款項全部交公,另將13000余元籌墊軍費,做到了廉潔奉公分文不取。葉劍英還于1925年8月1日,以建國粵軍第2師參謀長兼新編團團長名義,撰文《赍志亭碑記》紀念香洲殉難烈士。
1925年8月20日始,在廣東的各系軍隊相繼統(tǒng)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,建國粵軍第2師一部改編并入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3師,葉劍英仍任新編團團長。1925年9月底,他率新編團,參加第二次東征再克淡水戰(zhàn)事。1925年10月初,新編團奉國民政府命改編為黨軍第1支隊,葉劍英任支隊司令官。1925年12月,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(軍長蔣介石兼)教導師(師長王柏齡)教導第1團團長,教導師后改編為第20師。1926年2月起,葉劍英先后任過國民革命軍第1軍(軍長蔣介石兼、何應欽)第20師(師長錢大鈞)第2團團長、師參謀長、副師長。(《當代中國人物傳記》叢書編輯委員會《葉劍英傳》編寫組,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3月《葉劍英傳》第74頁記載。)1926年3月13日,葉劍英作《請褒撫恤張故師長》呈文廣州國民政府,軍事委員會于3月16日頒令追贈張民達為陸軍上將,從優(yōu)撫恤家屬。不久,葉劍英和許崇智、鄧澤如等主持在廣州先烈路修建了張民達烈士墓園。1926年7月9日,葉劍英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總預備隊指揮(王柏齡)部參謀長,因在南昌戰(zhàn)役中王柏齡指揮失誤貽誤戰(zhàn)事,被撤第1師師長職務,他協(xié)助代師長王俊將主力及時撤出,避免了較大損失。1926年9月初的一天,蔣介石接見葉劍英,先夸獎他在南昌戰(zhàn)役中的正確主張,然后直入主題:“現(xiàn)在第1師沒人指揮,你就去1師當師長吧!”第1師可是蔣介石黃埔嫡系軍隊中的嫡系,這個信任令葉劍英吃驚!嫡系部隊難管束,二王(王柏齡、王俊)關(guān)系更難相處,他以身體不好婉言謝絕,蔣介石明白,葉劍英不愿受制于人,吩咐軍醫(yī)為葉劍英好好醫(yī)治,勉勵他再接再厲不負眾望。(李禎蓀主編《葉劍英研究叢書》,廣東旅游出版社2003年1月《葉劍英風范》第20頁記載。)1926年10月30日,葉劍英率部參與攻克南昌戰(zhàn)役。1926年11月30日,蔣介石簽署命令,任命葉劍英為國民革命軍新編軍第2師代理師長,(李禎蓀主編《葉劍英研究叢書》,廣東旅游出版社2003年1月《葉劍英風范》第22頁刊載“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任命狀”。)實際任職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總預備隊指揮部新編第2師,以當年師長之尊,實為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(葉劍英于次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)擔任“黃埔嫡系”中央軍軍事主官之最高職務。所部新編第2師兵員主要為南昌戰(zhàn)役收編贛軍組成,上任后即組建師部機構(gòu),選調(diào)部分云南陸軍講武堂、黃埔軍校的老同學、老同事充當師部和團、營、連骨干,不久師機關(guān)、教導隊和3個團部成立,營和連的兵員也基本補齊,全師總共6000多人,(《當代中國人物傳記》叢書編輯委員會《葉劍英傳》編寫組,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3月《葉劍英傳》第80頁記載。)該師各級都仿效蘇聯(lián)紅軍編制設(shè)立黨代表,多由中國國民黨左派成員及中共地下黨員充任,新編第2師組成后即奉命駐防江西吉安。畢業(yè)于黃埔軍校第4期步兵科的王子步(別字克進,安徽泗縣人),1927年1月曾在葉劍英任師長的新編第2師第2團擔任連隊黨代表,他在晚年回憶:“葉劍英那時就是個沉著穩(wěn)健的優(yōu)秀指揮員?!保▌⒔B唐主編,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年10月《民國人物小傳》輯錄第五輯記載。)同為黃埔軍校第4期步兵科學員、當年任新編第2師第4團第1營第3連連長的陳于濱后來撰文回憶:1927年3月間,師長葉劍英在吉安縣城天主教堂,召集連長以上軍官開會表態(tài),擁護武漢政府或南京政府?(1964年12月撰稿《黃埔軍校第四期的回憶》,載于中國人民政治協(xié)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纂,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8月《文史資料存稿選編——軍事機構(gòu)》下冊第416-420頁。)實際是支持革命或是反對。1927年4月,葉劍英親自起草并領(lǐng)銜簽發(fā)反蔣通電,脫離黃埔嫡系中央軍序列,到武漢加入國民革命軍第4軍,隨部參與北上攻克駐馬店戰(zhàn)事。1927年6月1日,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(總指揮張發(fā)奎)第4軍(軍長黃琪翔)司令部參謀長,兼任軍官教導團團長。1927年7月上旬,由李世安介紹、經(jīng)周恩來同意,中共中央批準其為中共正式黨員。1927年7月28日,南京中國國民黨中央監(jiān)察委員會召開第17次常務會議決定將其“永遠開除”出黨,(《當代中國人物傳記》叢書編輯委員會《葉劍英傳》編寫組,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3月《葉劍英傳》第84頁記載。)隨即轉(zhuǎn)呈中國國民黨中央執(zhí)行委員會,經(jīng)8月5日第112次會議決定咨請南京國民政府通緝。1927年8月3日,葉劍英率教導團南下,與在廣東惠潮梅集結(jié)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會合??傊笓]張發(fā)奎并沒有執(zhí)行國民黨中央上述決議,仍報請軍事委員會廣州分會呈批,任命葉劍英為第二方面軍縮編組建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參謀長,(《第四軍紀實》編纂委員會編纂,張發(fā)奎主編,1948年5月1日印行,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(xù)編第四十九輯,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6年重印《第四軍紀實》第171頁記載。)時任軍長為黃琪翔,統(tǒng)轄第12師(師長繆培南)、第25師(師長李漢魂)、第26師(師長許志銳)等部。1927年10月,葉劍英仍以第4軍司令部參謀長身份調(diào)教導團進駐廣州北較場四標營。1927年12月11日,參與領(lǐng)導廣州起義,任工農(nóng)紅軍總指揮(葉挺)部副總指揮。起義失敗后,于12月15日在地下交通員李運全掩護下,化裝成鐵路工人離開廣州前往香港。
結(jié)語
從葉劍英在粵軍軍旅的經(jīng)歷和參與黃埔軍?;I辦,到率師北伐進軍兩湖與河南,大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,掃除北方舊軍閥及惡勢力,都使得他站在那個時代的高點,站在屬于他們那輩人的大時代前沿,顯示了葉劍英的運籌帷幄與大智大勇。1927年至今,時光跨躍90年,那時的葉劍英才剛滿30歲,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將校軍官。在大革命危難關(guān)頭,葉劍英不計較個人官位沉浮,毅然與反動勢力舊軍隊決裂,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投身于充滿艱險曲折的人民革命解放運動中,足見他是我黨我軍的忠誠戰(zhàn)士和優(yōu)秀指揮員。他的高瞻遠矚與超凡偉岸,為后人做出榜樣、示范與引領(lǐng),在他誕辰120周年之際,仍值得后世緬懷、景仰與頌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