_黃埔軍校同學會2012">

日韩欧无码免费毛片,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欧美图片,真人无码免费做全程视频,国产二级片兔费电视

黃埔軍校同學會

人物春秋

我的父親周保黎

日期:2016-11-01 16:12:00 來源:《黃埔》 作者:周小祁
字號:【小】【中】【大】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

  黃埔人家

  在20世紀的三四十年代,居住在當今湖南祁東縣萬福嶺鄉(xiāng)元木沖村的一戶周姓人家,被鄉(xiāng)鄰親友譽為“黃埔人家”。

  翻開周氏族譜:

  太爺爺周樹棠,生于道光十七年,享年48歲,是清朝同治年間國子監(jiān)太學生。在修訂家族家譜時,制訂了“家訓十條、家規(guī)八戒”,并親手擬一副對聯(lián),金字木板雕刻掛于廳堂的祖宗神龕兩側:

  繼祖宗一脈真?zhèn)骺饲诳藘€

  教子孫兩條正路唯讀唯耕

  爺爺周忠丙,學名周鹿卿(1869—1947),清末黌門秀才,早年做過吳佩孚的文書,曾任職湖北督軍署軍法處處長。

  配偶鄒氏,膝下七男一女。

  周忠丙執(zhí)行家規(guī)嚴格,管教有方,規(guī)定兒女:須勤學自律,家內(nèi)須盡孝,家外須盡忠。

  家里請私塾先生教子女學習,1895年,從湖北請來武術大師周舉在家教子女習武。

  兒女在四五歲起就進入私塾讀書,做功課,每天按時讀書、練武。十多歲時,兒女們都能吟詩答對、寫文章,都有一手好書法,有一人敵三的好武功。

  當時的年代,軍閥混戰(zhàn),外敵屢屢侵犯,國無寧日,民不聊生。

  周忠丙憂國憂民,要把兒女培養(yǎng)成文武全才,希望將來為國出力,亦鼓勵子女報國從軍。

  兒女長大成人后,遵循父親意愿,8個子女中有6人考進黃埔軍校并從軍報國,為當時國家結束軍閥割據(jù)、抵抗日寇的侵略,做出了積極的貢獻。

  大兒:周鍔生,生于清光緒十四年(1888年),就讀于湖南法政專門學校,畢業(yè)后歷任湖南高等法院審判官、山東淄城縣(現(xiàn)淄博縣)法院院長等職。

  二兒:周倜生,生于1894年,永州瀕州中學畢業(yè),歷任軍部副官及本縣區(qū)長等職。

  三兒:周洛生,生于1898年,黃埔軍校洛陽分校畢業(yè)后,歷任湖南社會軍訓練總隊連長、營長、上校團長派駐重慶,1948年,在重慶被國軍內(nèi)部以共黨嫌疑暗殺。

  女兒:周詠南,生于1900年,黃埔軍校16期,國民革命軍(以下簡稱國軍)少校。

  四兒:周熙生,生于1902年,中央陸軍軍官學校(即黃埔軍校)畢業(yè),歷任京滬鐵路巡官等職,患肺病早年逝世。

  五兒:周紀綱,生于1904年,黃埔軍校5期,國軍少將,歷任第5路軍特派員,鐵道部京滬鐵路警務局局長,新中國前夕,任職國軍湘游縱隊副司令,在湖南和平起義書上簽字,是湖南起義將領之一。

  六兒:周保黎,生于1906年,黃埔軍校6期,國軍少將。

  七兒:周伯愷,生于1908年,黃埔軍校8期,國軍湘游縱隊上校團長,解放前夕,隨軍隊參加湖南起義。

  受家庭影響,孫輩長大也紛紛報考黃埔軍校,從軍報國:

  周克銘,生于1914年,黃埔軍校12期,陸軍第2騎兵團上校團副,解放前夕,在國軍湘游縱隊,隨軍隊參加湖南起義。

  周鐵銘,生于1922年,黃埔軍校16期,國軍湘游縱隊中校,解放前夕,隨軍隊參加湖南起義。

  周繼武,生于1919年,黃埔軍校15期,國軍青年軍205師中校軍需,解放前病故。

  周繩武,生于1924年,黃埔軍校18期,國軍湘游縱隊少校,解放前夕,隨軍隊參加湖南起義。

  周緯武,生于1926年,國軍湘游縱隊上尉連長,解放前夕,隨軍隊參加湖南起義。

  黃天,生于1920年,黃埔軍校16期,國軍青年軍205師中校作戰(zhàn)科長,解放前夕,在北京隨軍起義。

  周家兩代共有11人先后考入黃埔軍校,畢業(yè)后均進入國軍,都參加過抵抗日軍的戰(zhàn)斗,并且在戰(zhàn)斗中立功晉升。11人中,有兩名將軍,9名校級軍官。

  一個家庭,有如此之多的人考入黃埔軍校,有如此之多的人從軍報國,在當時的中國是罕見的,故此也被鄉(xiāng)鄰親友所推崇,亦譽稱周家為“黃埔人家”。

  說到這一“黃埔人家”,自然就要特別濃筆,姑媽周詠南率兒子黃天,一同報考黃埔軍校,一同抗日,從軍報國的可歌可泣的事跡。

  周詠南(1900—1966),衡陽含章女子中學畢業(yè),19歲嫁入祁陽縣黃橘家。因雙方父親同為清末黌門秀才,是相當要好的朋友,遂指腹為婚,成了親家。

  周詠南20歲,生一兒取名黃天,小兒才9個月,丈夫去世,留下寡母孤兒。周詠南在私塾、學堂擔任教員,決意撫孤成長,終身不嫁,父兄屢奪其志亦不能動搖她的決心。

  1937年,黃天畢業(yè)于南京三民高級中學,適逢七七事變,全國人民奮起抗日,母子立志投筆從戎。

  1938年,周詠南領著兒子一同去報考黃埔軍校,衡陽招生處負責人對周詠南說:“你年齡39歲已超齡,不能報考。”

  周詠南含著淚水,指著黃天對負責人說:“這是我的獨生子,9個月失去了父親,我吃盡千辛萬苦將他帶大,難道我會舍得把他送到血肉橫飛的戰(zhàn)場上去嗎?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,我是教員,應以身作則,今母子同時從軍報考,共赴國難,祈求報國疆場上,你忍心拒我于千里之外嗎?”

  招生官被感動了,最終同意母子報考,考后竟雙雙上榜錄取。分隊時,黃天分在16期2總隊,在四川學步兵,周詠南分在16期女生總隊,在江西雩都學戰(zhàn)前救護。

  母子于1940年元月同日畢業(yè)。在畢業(yè)典禮上,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親自以“蓉廳愛字第二五六號嘉獎令”嘉獎了周詠南,嘉獎令說:“母子從軍同學,共赴國難,夙世楷模,殊堪嘉獎?!?/p>

  當時《救國時報》亦以“母子從軍抗日”為題作過大幅報道,號召全國人民要像周詠南那樣愛國,寡母孤兒同時從軍抗日。

  畢業(yè)后,周詠南分配在第九戰(zhàn)區(qū)湖南抗日前線,國民黨第53軍,任職政治部中尉干事、婦女連連長。黃天分在第六戰(zhàn)區(qū),駐湖北恩施。

  1943年冬,常德會戰(zhàn)前,周詠南給黃天寫信道:“吾兒悉知,常德戰(zhàn)事,一觸即發(fā),爾我母子,既以身許國,勿以安危系念,母如馬革裹尸,志所愿也,希繼承吾報國之志,激勵士卒奮勇殺敵,是所愿也?!?/p>

  常德會戰(zhàn)爆發(fā)后,周詠南率領婦女連英勇參戰(zhàn),毫無懼色。在交戰(zhàn)中,周詠南腿部中彈負重傷,仍指揮連隊頑強抗擊日軍,后被從戰(zhàn)場搶救出來送入一二九兵站醫(yī)院救治。1944年傷愈后,留任一二九兵站醫(yī)院新聞室少校主任,從事傷兵的勵志工作。1945年日軍投降。內(nèi)戰(zhàn)前夕,周詠南毅然退伍回到老家,又當回了教師。

  黃天服役國民黨青年軍205師,任師部作戰(zhàn)科中??崎L,駐守北京。1949年元月,軍隊跟隨傅作義將軍起義,加入解放軍。1952年轉業(yè),工作于祁陽縣水電局。

  學文習武

  我的父親周保黎,字谷生(1906—1952),出生于湖南祁陽縣(現(xiàn)湖南祁東縣萬福嶺鄉(xiāng)元木沖村),有兄弟姐姐8人,排行第七。

  與同家兄弟一樣,在嚴格的家規(guī)管教下,周保黎4歲開始入私塾學文習武,長進不斷。14歲進祁陽縣實業(yè)銀行當學徒,3年后轉為店員,業(yè)務是記賬算賬。又一年,實業(yè)銀行停業(yè),周保黎回家后繼續(xù)讀書。

  可以說,在當時的社會,周保黎及家庭成員是受到了很好的教育。我沒有見過姑媽周詠南,也沒有見過她的書法,但從網(wǎng)上查到的資料看,她一手漂亮的顏體能以假亂真,還著有《孤燈詩稿》。父親的書法也相當出色,其檔案卷宗里有用毛筆寫的書面材料,可見筆力功夫不菲。豐厚的文化底蘊,為他們后來的人生道路,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
  文化和品德是相輔相成的。母親說過,父親兄妹8人,都是一夫一妻結發(fā)相伴,只有一人是妻子病逝后續(xù)取的,這從周詠南早年亡夫,堅持撫孤不嫁可見一斑。母親還說,父親兄弟無人抽煙酗酒,家里做官的很多,沒見有誰很有錢。也感覺每個人都有禮有節(jié),信義有度。良好的品德,也為他們后來的人生道路,奠定了信譽的基礎。

  從軍報國

  周保黎的父親是清末秀才,吳佩孚也是清末秀才,或許因此,吳佩孚予之重用,先在身邊做文書,再官至湖北督軍署軍法處處長,大概像當今的軍事法庭庭長。

  做一名威武的軍人、一名正統(tǒng)的軍人,既是軍法處長的標準,也是父輩對子女們的要求。晚輩們亦按照前輩的意愿,努力做一名正統(tǒng)的、有出息的軍人。

  1926年,20歲的周保黎到長沙投考國民黨中央軍校第三分校第1期,被錄取為炮科學員。

  1928年春,該校并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步兵科。同年集體加入國民黨。

  母親說,由于父親年幼時學文習武的底功,使他在軍校的軍事理論課、軍事訓練課等各項科目,成績都很出色,得到教官的一致夸獎。1928年7月黃埔軍校畢業(yè)后,作為優(yōu)秀生被分到重要部門——國民軍總司令部參謀處做見習士官,見習期滿第二年,即1929年6月又被調回黃埔軍校當訓練少尉教官。

  在國軍中成長

  周保黎軍校畢業(yè)做訓練教官,有壯志未酬之感,到真槍實彈的戰(zhàn)場去,才是他從軍報國之目的。于是,他提出申請,要上前線。在做了一年教官之后,他被分到國民革命軍教導第2師(師長張治中),直接進入腥風血雨的戰(zhàn)場,開始了他的戰(zhàn)斗生涯。其較大的戰(zhàn)事經(jīng)歷如下:

  1930年初,調入國軍教導第2師特務營2連任中尉副連長。4月,參加隴海路對馮玉祥、閻錫山的中原大戰(zhàn),戰(zhàn)爭雙方均派出重兵,雙方軍力亦旗鼓相當,你爭我奪慘烈戰(zhàn)斗近半年,至同年9月,戰(zhàn)事結束,部隊調駐杭州梅東高橋營房整訓。

  同年,周保黎所在部隊改編為陸軍第4師,周保黎升任上尉連長。

  1931年,部隊調駐蚌埠營房,周保黎升任營副,同時參加皖北對紅軍徐向前軍隊的作戰(zhàn)。

  1932年,部隊調駐開封營房,同時參加京漢路對軍閥石友三的作戰(zhàn),至秋,戰(zhàn)事結束。部隊仍調回開封營房,同時第4師改編為兩個師,即第4師、第25師。

  1933年春,部隊改編完畢,周保黎調25師(師長關麟徵)任代理營長,而后任少校營長。3月,部隊北上長城古北口等地,參加對日寇的長城戰(zhàn)役,至5月戰(zhàn)事結束。部隊在北平北郊休整。

  1934年6、7月間,部隊調回北平黃寺營房,補充整訓。

  1935年,何梅協(xié)定后,部隊調洛陽西宮,周保黎升任中校副團長。8、9月間,周保黎任代理團長;11月,調任上校師副。

  戰(zhàn)爭年代,一個指揮官必須勇猛、指揮有方,帶領的隊伍能打能拼,累立戰(zhàn)功,才有可能從下級軍官逐步升遷至中、高級軍官。周保黎機智勇猛、指揮得宜,帶領所部敢打敢拼,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作戰(zhàn)任務,多次榮立戰(zhàn)功,并逐級榮升,深得軍團長關猛的賞識。

  自1930年至1935年底,周保黎在關猛手下由副連長、連長、副營長、營長、副團長、團長升至副師長,軍銜由中尉、上尉、少校、中校升至上校。僅僅6年,由下級軍官榮升為高級軍官。應當說,這么快的升遷速度,在當時的國軍中是不多見的。

  接著,軍委會批準,推薦周保黎去南京投考陸軍大學(培養(yǎng)高級將官的軍校,黃埔軍校是培養(yǎng)下級軍官的軍校)。因為要讀陸軍大學,周保黎從此離開了關猛,軍事生涯也發(fā)生了轉折。

  這里給周保黎帶兵打仗作一小結,有評論說,張治中是唯一沒有與共產(chǎn)黨軍隊打過仗的國民黨將軍。周保黎的作戰(zhàn)經(jīng)歷:與紅軍打過一仗,與軍閥打過兩仗,與日寇打過許多仗。

  西安事變之抗日表態(tài)

  1936年到南京后,因陸軍大學延期半年招生,周保黎隨之在南京補習功課待考。數(shù)月后,25師以周保黎久未歸隊呈報,軍委會即將其調入軍委會當附員。

  1936年9月,西安成立“西北剿匪總司令部”,蔣介石任司令,張學良任副司令,政訓處下設政訓兩科,因急需人手,軍委會未等周保黎考試,便委派其前往任政訓二科科長。

  1936年12月,發(fā)生“西安事變”,張學良扣留蔣介石,也將南京派來的人全部扣留,并逐一對“抗日”表態(tài),周保黎及幾乎所有被扣留的人都表態(tài):要抗日。

  特別是蔣介石的親信要員、周保黎的頂頭上司、政訓處長曾擴情,在張學良的要求下,在大會上大表抗日之決心,媒體將此登載在報紙的頭版頭條,大肆宣傳,引起蔣介石的不悅。事變結束后,曾擴情回到南京剛下火車,便被戴笠扣押。

  據(jù)母親說,對“抗日”表態(tài)別具一格的當數(shù)陳誠,陳誠表態(tài)說:我不過問政治,我是軍人,以服從為天職,委員長(軍委會委員長蔣介石)怎么說,我就怎么做。忠心的說詞,令蔣欣悅。

  效力胡宗南

  西安事變后,西北剿匪司令部撤銷,周保黎回南京不久,即1937年初,胡宗南申報軍委會,請調周保黎為78師參謀長,恰逢軍委會已派趙桂森到任,胡宗南又報請調周保黎為該師政訓處長。

  而后,軍委會調任周保黎為17軍團高級參謀,17軍軍長為胡宗南,不久17軍團被派往上海參加對日寇的淞滬戰(zhàn)役,此戰(zhàn)中日雙方都派出重兵,戰(zhàn)役打得極其慘烈,部隊損傷相當嚴重,胡宗南把指揮部成員組成作戰(zhàn)隊,直接帶上陣地作戰(zhàn)。淞滬戰(zhàn)役結束后,17軍團全部調駐西安整訓、補員。

  當時,全國抗日呼聲高漲,許多青年學生前來參軍,為此,17軍團特地組建學生總隊,對學生新兵進行軍事訓練,充實軍隊。

  由于周保黎有軍校背景、做過訓練教官、有作戰(zhàn)和帶兵的經(jīng)歷,1938年1月,被胡宗南任命為17軍團學生總隊總隊長,也開啟了以后的以訓兵為主的工作。

  1938年8、9月間,學生總隊結束,改為洛陽戰(zhàn)時干訓總隊,仍任總隊長。1939年底,干訓總隊結束,調任西安戰(zhàn)區(qū)(第十戰(zhàn)區(qū))政治部副主任。

  山東募兵5萬

  淞滬戰(zhàn)役結束后,胡宗南將所剩的不足萬人帶到西安整訓補充,兩年后17軍團雖然已經(jīng)滿員,但距胡宗南數(shù)十萬軍隊的宏大規(guī)劃還相差很遠,胡還在陜西王曲創(chuàng)立了黃埔軍校西安分校(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分校),為將來數(shù)十萬軍隊培養(yǎng)軍官。

  一次,胡宗南在與周保黎談話時說道,無論是軍隊還是軍校,都急需大量補員,而補員卻成了難題。如果在本地大量募兵,必然會使本地勞動力大幅減少,從而對本地的生產(chǎn)、經(jīng)濟釜底抽薪。而要到鄰近的其他國軍戰(zhàn)區(qū)去募兵,因為數(shù)量大,必然會引起國軍內(nèi)部的反對??磥碇挥腥ト湛苷碱I區(qū)募兵,估計招募對象和數(shù)量不愁,因為不滿日寇占領的青年很多,問題主要是招募期間有危險,肯定會受到日軍的阻擾,打仗不可避免。

  談話后,胡宗南授命周保黎帶隊赴山東日寇占領區(qū)秘密招募男青年5萬。

  約半年,周保黎分多批次,總共帶回山東青年(18至22歲)5萬,其間多次與日軍發(fā)生交戰(zhàn)。

  《胡宗南回憶錄》有記載:“命周保黎入山東募兵5萬?!?/p>

  5萬山東青年,其中有文化、愿意投考軍校的,通過考試,入讀黃埔軍校第七分校,其他都編入軍隊當兵。

  募兵5萬,對周保黎來說,只是完成一項任務,但對于5萬青年來說,卻是一次命運的改變?!渡綎|商報》刊登采訪90高齡老兵于同欣的報道。于老說,年老了,很多事都忘了,但還記得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、分校主任胡宗南、補訓處處長周保黎;也還回憶起當年秘密募兵,以及白天睡覺、晚上趕路奔赴西安,及在第七分校學習的經(jīng)歷。

  當然,募兵5萬,對于胡宗南來說,是希望變?yōu)楝F(xiàn)實,在走向“西北王”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。5萬山東兵,后來還為親朋好友牽線搭橋,又引來青年眾多。

  “到日寇占領區(qū)募兵5萬”,也得到軍委會、蔣介石的夸獎,并向其他戰(zhàn)區(qū)介紹推介。當然,胡宗南也褒獎了周保黎,對他更加賞識了。

  這次募兵,也是周保黎在國軍服役期間最出色的一次立功。1940年5月,周保黎的軍銜晉級為少將,任職黃埔軍校第七分校第14總隊少將總隊長。

  訓兵并養(yǎng)豬

  1942年秋,周保黎調往軍政部管轄的魯西編練處任處長,駐豫東臨泉。

  1945年5月,魯西編練處改編為新編41師,周保黎任師長。這段期間,他主要是訓兵練兵。

  母親說,當時國家很窮,軍隊供應不足,士兵勉強能吃飽,但吃得不好,營養(yǎng)不夠。父親在編練處時,安排軍隊養(yǎng)豬,改善士兵伙食。這在當時是一新鮮事,也是國軍首創(chuàng),得到軍委會的夸獎與推介。

  1945年8月,日本投降,國軍進行大規(guī)模精簡整編,第41師被撤銷,士兵與裝備并入28師,周保黎與準尉以上軍官編入西安第15軍官總隊等待轉業(yè)或退伍。

  1946年秋,周保黎由第15軍官總隊調任第23軍官總隊任總隊副。

  國民黨延安專員前后

  日本投降后,蔣介石把消滅中央蘇區(qū)、攻占延安作為最重要的目標。這從國軍的戰(zhàn)區(qū)序列排名可以看出。八年抗戰(zhàn)期間,蔣介石根據(jù)抗擊日軍的重要區(qū)域來排名戰(zhàn)區(qū)序列,胡宗南的西安戰(zhàn)區(qū)不是抗日重要地區(qū),故排名居后,為第十戰(zhàn)區(qū)??箲?zhàn)結束,蔣介石根據(jù)國共內(nèi)戰(zhàn)的重要區(qū)域,重新排名戰(zhàn)區(qū)序列,西安戰(zhàn)區(qū)則躍升為第一戰(zhàn)區(qū)。胡宗南自恃擁兵數(shù)十萬,領銜受命進攻延安,為此而作全盤部署。

  胡推薦周保黎任延安行署專員兼保安司令,得到軍委會批準、行政院任命。

  1946年,周保黎辦理轉業(yè),任延安行署專員,并受命擬文,進駐延安后,行署將采取的政策、措施,簡要如下:

  第一是停征兵,第二是停征賦,第三是??炼惖?。當時認為,戰(zhàn)爭將會使延安居民逃離,而采用懷柔政策可使逃離居民回來。懷柔政策包括:向延安民眾送發(fā)糧食、錢物等生活用品。其次是改建學校,讓學生受民國的教育等,行文得到行政院同意、采納。

  1947年2月,周保黎被正式調往陜西第二區(qū)(延安地區(qū))行政公署,任行署專員兼保安司令,專員公署原設在耀縣,4月底遷至延安,轄延安、安塞、保安、延長、富縣、甘泉等6縣。

  在延安戰(zhàn)場上,僅前幾個月,胡宗南軍隊中的相當部分,就被彭德懷領導的西北野戰(zhàn)軍整旅、整師地各個殲滅,多個旅長、師長被擊斃、活捉。軍長劉戡戰(zhàn)敗自刎,國軍軍力大傷,進攻延安敗局已定。

  國軍收縮至延安等孤城。1947年9月,延安城開始被解放軍包圍,形成圍而不打的態(tài)勢,延安至西安的道路被切斷,國軍補給全靠飛機空投。

  直至1948年3月,駐守延安的國軍接到撤離指令,國軍頭領隨即開會討論撤離方案,會上提出的方案有兩種:

  一、從小路向西安撤退。理由是:通汽車的大路早已被解放軍切斷,給養(yǎng)都不能通行,解放軍必定在道路兩側重兵把守,走大路等于送死。小路雖然難走,但逃生的希望較大。

  二、從大路向西安撤退。理由是:小路路長行走費時費力,軍隊的重裝備難以搬運,解放軍雖不會重兵把守,但馬上就會得知國軍撤退路線,一旦在山中小路被包圍,結果可想而知。

  會上兩種意見互不相讓,最后由周保黎拍板決定:走大路。

  會上也討論了遇到阻擊后,軍隊如何應對,實在不能前進,則請求西安救援,撤退時間定在早上。

  會上,周保黎還說,一年來,行署做了不少懷柔工作,這次撤退也不知今后還會再進延安否,為使百姓留下好印象,要求軍隊不要像敗軍過城做人為的破壞,軍隊帶不走的東西也不毀壞,送給百姓。

  會后將會議內(nèi)容報告胡宗南得到同意。

  此時,駐守在延安的國軍用“龜縮”來形容其心態(tài),或許最為恰當。大家都明白,駐守延安是沒有出路的,但要走出延安,猶如跨越雷池。明擺著是走進伏擊圈,明擺著是自投羅網(wǎng),明擺著怒吼的槍彈、炮彈在前。以至撤離延安時軍士們憂心忡忡、瞻前顧后。

  撤離延安那天,在軍隊集結臨行前,周保黎作了簡短講話,表示行署官兵將走在撤軍隊伍的最前面,為軍隊擋住第一批射來的子彈。說著,行署官員、衛(wèi)隊肅整衣裝,八人一排,周保黎居中帶領走在撤軍隊伍的第一排。這身先士卒的精神,使早已低落的士氣有了稍稍的提振。

  走出延安,只見大道兩側的山上,有解放軍的紅旗在飄揚,有解放軍的人影在晃動,時而還有人大聲向國軍呼喊,只是未見子彈射來。

  周保黎下令:他們不開槍,我們也不開槍。

  子彈隨時都有可能像雨點般地射來,在極其緊張的氣氛中,上萬人的隊伍無人言語,只有雙腳在快速地行走。

  真是不可思議,數(shù)天后,撤離隊伍一路平安地走到國軍地界,居然有驚無險。

  就這樣,雙方未打一槍,國軍未損一兵一卒,安然回到西安,大家別提有多高興了,包括胡宗南也是笑容滿面。

  看來,周保黎決定走大路對了,周保黎與行署官兵都是臨危不懼的好漢。

  當驚慌、恐懼煙消云散后,在西安胡宗南的軍營中,幾乎所有的人,又開始問起了一個新問題:撤軍沿路的兩邊山上,明擺著有解放軍的伏擊部隊,解放軍為什么不開槍?

  百思不得其解。確實,在當時兵戎相見、嚴重對峙的交戰(zhàn)雙方,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,是首要選擇。

  有人說,解放軍包圍延安近半年不打,是不想毀壞延安,這次撤離延安,沒有做人為的破壞,所以解放軍手下留情。

  也有人說,解放軍不打,可能是撤軍隊伍里有他們不想打的人,會是誰?這個問題卻是引起了許多人的猜想。

  自從胡宗南的機要秘書熊向暉的共產(chǎn)黨特工身份曝光后,軍營里大家的警惕性明顯提高了很多。

  警惕的猜想逐漸改到周保黎身上,原因有幾點:其一是周保黎決定撤退走大路;其二是周保黎規(guī)定不做延安的毀壞;其三是周保黎走在撤軍隊伍最前邊。

  這些猜想又關聯(lián)到一個叫王正(正字可能有誤)的人。早在周保黎任新編41師師長時,王正是1團團長,跟從周保黎多年,相處很好。

  離開胡宗南

  1945年日本投降后,國軍實行大規(guī)模精簡整編,特別是精簡了大量(約十多萬)軍官,對這些軍官又沒有做好精簡后的疏導與安排。被精簡的軍官認為,抗戰(zhàn)勝利了,自己卻被當拐杖扔了,以致造成這些軍官極其不滿、到處鬧事。當時引起全國轟動的,有幾百軍官(其中包括將軍多人)到孫中山陵的“哭靈事件”。

  當時,新編41師被精簡撤銷,所有軍官編入軍官總隊等待轉業(yè)回家,據(jù)說轉業(yè)費很少,有些甚至連回家的路費都不夠,軍官們感到失望與憤怒,開始鬧事。王正大概是鬧事頭領,鬧得比較兇,那時他腳有傷住在周保黎家中。

  有一天,軍統(tǒng)的人和周保黎說,王正是共產(chǎn)黨,可否進家抓捕?周保黎說,不可能,王正跟隨我多年,這次是因精簡而鬧事。

  王正在周保黎家住了近兩個月,腳傷好后,王正便對周保黎說,想回家了,但覺得門外有軍統(tǒng)特務會抓他。周保黎就用汽車把他一直送出了西安,自然也送了些回家的盤纏,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。

  國軍從延安撤退,解放軍伏擊沒打,胡宗南軍營中議論紛紛。此時,軍統(tǒng)也傳話出來,說王正離開周保黎家就跑去延安了,使得議論更沸沸揚揚。周保黎感到了人言可畏、口水淹人的壓力。

  從胡宗南的角度來說,周保黎在自己左右多年,盡忠盡職、盡心盡力,視為心腹。母親說,所有軍官,師長、軍長要進官邸見胡宗南,都要警衛(wèi)、副官先進去通報,時常胡宗南還不待見。而周保黎進出官邸無需報告,自由進出,享有如此待遇的沒幾個人。雖然胡宗南不相信軍中對周保黎的議論,但在與周保黎談話時也問過好幾次,解放軍為什么不打?

  自從延安敗退,胡宗南損兵折將,傷亡慘重,也受到蔣介石的訓斥,情緒低落,周保黎感覺到胡宗南的冷漠,產(chǎn)生了心灰意冷之感。

  母親在世時多次說過軍長劉戡,與周保黎是關系要好的軍中友人,在沒有進軍延安前,劉家人來人往,門前車水馬龍,好不熱鬧。劉戡戰(zhàn)敗成仁后,家里則發(fā)生天翻地覆的變化。父親回到西安后多次與母親去看望劉戡太太,只見劉家門庭冷落,悲慘凄涼,哭聲陣陣。

  正是上述這些原因,從延安回到西安兩個月后,即1948年5月,無官職的周保黎便向胡宗南告假離開了西安,從此結束了為胡宗南效力的生涯。

  湯恩伯的委任

  1948年7月,周保黎舉家遷居上海,欲解甲歸民。

  11月,周保黎不回西安的消息被新任京滬警備總司令湯恩伯聽說,湯恩伯便在官邸約見周保黎。

  用湯恩伯的話說,他是看著周保黎在軍中長大的。

  周保黎在黃埔軍校6期讀書時,湯恩伯任黃埔6期學生大隊上校大隊長;其后,周保黎實習結束調回黃埔軍校做訓練尉官,與湯恩伯共過事;周保黎進入國軍教導2師當副連長,湯恩伯在該師當旅長;后此師改編為第4師,周保黎升任連長,湯恩伯升任該師副師長。而后,周保黎在軍中的表現(xiàn),湯恩伯也多留意關注,可以說,湯恩伯對周保黎信任有加。

  此時湯恩伯正受命以上海為中心布防長江下游南岸,其中屬下第20軍是新調來的川軍,湯擔心對該軍的指揮、補給、協(xié)調不力,特委周保黎出任第20軍副軍長,委任書當即遞交,限日到任。并說,將安排艦船載運軍官家屬撤至臺灣。

  在周保黎的心目中,湯恩伯有教官之尊、長官之尊,也很感謝湯恩伯在自己解甲之時還如此信任、委以重職。

  但是,周保黎自從延安敗走,特別是離別胡宗南后,思想已經(jīng)有了很大的變化。在當時的戰(zhàn)場上,國軍連連戰(zhàn)敗,主力幾乎耗盡。周保黎在簡歷材料中寫道:“以我當時的判斷,1949年,中國大陸即可全部解放,1950年,臺灣必可解放,香港亦可收回?!彪x開西安后,父親與母親經(jīng)過認真商量,決定解甲歸民。

  就在兩個月前,湖南親友還帶信來,說程潛號召“湖南人為湖南出力”,希望周保黎來湖南。因“歸民”思想已定,也沒有前往。

  如今,湯恩伯的委任狀下達,軍人知道違命的后果,在上?!皻w民”已不可能,周保黎便很快購買了從上海開往武漢的船票,于次日攜家眷上船。上船前,周保黎請軍中友人呈交湯恩伯一信,信中向長官辭謝委任,表示解甲歸民的心意。

  榮任長沙警備副司令

  在武漢下船后,周保黎于1948年12月輾轉回到老家過年,安排家眷的生活、小孩的學習。

  1949年春節(jié)過后,周保黎夫婦同往長沙拜會友人,住在黃埔6期同學、結拜兄弟蘇本善將軍家中。兄弟相見分外親近,談話得知周保黎近況后,蘇本善馬上就帶周保黎夫婦到他公務的地方——湖南長沙警備司令部。

  警備司令蕭作霖將軍與周保黎是黃埔6期同學,感情相當好。蘇本善是副司令。

  同學三人交談無拘無束,自然談得最多的是時局,都認為解放軍將很快越過長江,解放全中國。

  交談中,蕭作霖、蘇本善也談到湖南省主席程潛對湖南前景的看法:解放軍解放湖南只是時間問題,為避免生靈涂炭、城市村莊毀壞,和平解放湖南是最好的選擇。

  已經(jīng)不打算在國軍這條道上走到黑的周保黎,聽了兩位同學談及程潛對湖南前景的看法,感到眼前一亮,意識到這是一條走到亮的道路,并表示,贊同程潛主席的明智之舉。

  蕭作霖、蘇本善聽了周保黎的表態(tài),也非常高興,馬上就與程潛約定時間,與周保黎前往拜見。

  在蕭作霖、蘇本善的極力推薦下,很快,即1949年3月,程潛下達委任書,任命周保黎為湖南長沙警備司令部副司令。

  從資料查看,程潛1949年1月起開始與解放軍秘密接觸,商談湖南和平解放之大事。周保黎任長沙警備副司令的時間是1949年3月至5月,這3個月,也正是程潛在為和平起義緊鑼密鼓的關鍵時段。

  湖南長沙警備司令部是警衛(wèi)省府、警衛(wèi)長沙、維持長沙治安的重要部門,也是程潛實施湖南和平起義的重要支柱部門。司令部司令蕭作霖、副司令蘇本善都是和平起義的鐵桿人物,是程潛的親信。特別是蕭作霖,跟隨程潛多年,是程潛和平起義的關鍵人物。解放后,毛澤東主席在北京中南海召見湖南起義領袖,與程潛同往的只有蕭作霖。

  在湖南和平起義緊鑼密鼓的關鍵時段,受任司令部副司令,必須符合以下條件:

  其一,贊同、支持、并愿意跟隨程潛為湖南和平起義作貢獻;

  其二,得到司令部蕭作霖、蘇本善的極力推薦,特別是司令蕭作霖的推薦;

  其三,得到程潛高度信任。

  也就是說,周保黎符合以上條件,才在這緊要關頭得到如此重要的委任。

  在3個月的長沙警備副司令任職期內(nèi),周保黎受到程潛“以和平方式解決湖南未來”思想的影響,多次與蕭作霖、蘇本善一同商討、參與、擁護程潛和平起義的有關活動。

  周家在國軍服役的軍官,解放前夕都會聚到湖南參加了起義。

  1949年5月,為防止湖南起義,白崇禧攜陳明仁將軍到長沙,嚴令改組長沙警備司令部,撤掉蕭作霖司令職務,任命陳明仁為司令,也撤掉了周保黎副司令的職務,放話要抓蕭作霖,蕭作霖逃往邵陽躲避。

  程潛此時接著任命周保黎為湖南政府參事,打算留在身邊待用。

  不久,程潛省主席也被撤掉,程潛也準備離開長沙躲避,特告誡周保黎:局時不控,暫且一避。

  周保黎因擔心住在祁陽老家的眷屬,多為婦孺、小孩,隨即離開長沙,返回老家。

  1949年5月,白崇禧集結大軍數(shù)十萬于衡陽、長沙一帶,大戰(zhàn)即將開打。為家中婦孺免遭戰(zhàn)爭襲擾,周保黎19日攜眷南下遷赴桂林,租住桂林八角塘12號。6月,租桂林解放東路德豐商店(原中正東路167號),經(jīng)營香煙、油、棉紗等雜貨,借以維持生活。

  1949年8月4日,程潛、陳明仁率國軍官兵通電起義,湖南和平解放。解放軍繼而揮兵南下,桂林于1949年11月23日解放。

  按照街上張貼的桂林市解放軍軍管會的通告規(guī)定,周保黎前往軍管會登記、表明身份、并送去簡歷。

相關新聞

<tr id="0uu8u"></tr>
  • <tr id="0uu8u"></tr>
  • <sup id="0uu8u"></sup>
  • <tfoot id="0uu8u"><noscript id="0uu8u"></noscript></tfoot>
  • <tr id="0uu8u"><small id="0uu8u"></small></tr>
    <tfoot id="0uu8u"><noscript id="0uu8u"></noscript></tfoot>
      <nav id="0uu8u"><sup id="0uu8u"></sup></nav>
      <tr id="0uu8u"></tr>